《那些花儿》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“啥都有”,开场的恐怖搜证;7人的单独亲情线和共同的友情线、校园情节、爱情线;互动演绎和封闭演绎交替;机制环节则是一个小游戏接着一个小游戏,让游戏的前半程几乎一直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。情感本往往如此,前面笑得越开心,后面就哭得越惨烈。
但《那些花儿》可能野心不止于此,当最终剧本的那个最高层的立意被展现在玩家面前的时候,此时再回顾整个游戏流程,这才让它在我心目中达到了一个优秀的标准。
在如今,似乎已经有越来越的剧本杀作者掌握了“催泪”的捷径,而久经考验的玩家也在一次又一次泪腺的摧残中,越来越难以接受“按头哭”了。
所以《那些花儿》最有趣的一点,是针对不同的市场设计了三种开本方式:可以是保证翻台率的商业开法;可以是纯粹按头的哭哭本;第三种则是把游戏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了立意上。
我们体验的是第三种开法,这也让我意识到,它是一个上限很高的本。如果店家可以做好内容的取舍,调整一些剧情的配比,那么最终这个故事,是一定会让玩家在感动中留下一些思考的。
我打的这个角色在剧本中是一个孩子王的形象,体验上是比较饱满的。除了亲情由于我自身的原因确实吃不到向上的亲情,所以那一趴就留给其他玩家去发挥了。
爱情方面,这个角色的着墨很克制,但在代入人设以后,还是有很多戳心的时刻,尤其是我要感谢的我cp,她真的和剧本中那个角色一模一样,我俩是哭出了一座山的纸。我们的玩法可能也有很多心照不宣的地方。
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点就是这个本的友情部分了,在游戏中DM(也是作者柏然)告诉我们,这个本还有另外一个另类一点开法,但是效果会非常非常好。
因为这个本也有一个类似于《永不褪色的山楂林》里面金菱&周缘这样的角色,如果玩家擅长加戏的话,会把整个剧本的友情体验直接拉满,同时也会间接让剧本最终的立意更加深刻。
这个点的话,再说多一点就真的剧透啦。反正我打完还蛮馋这个角色的,如果二刷肯定会打那个角色。
如果说要给《那些花儿》挑点刺的话,作为一个打完本第一时间就想要带这个本的DM,我唯一痛恨这个本的点就是:它的互动游戏、各种机制、伴手礼什么的真的太多了!就连作者自己都时不时要到处找道具,如果是自己开这个本的话,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自己到时候手忙脚乱的样子了。
但是,所有的这些用心,最后都会换来玩家美好的回忆和体验,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喜欢剧本杀的DM,你会明白那种辛苦以后获得的巨大成就感的!